本网讯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10日,我校在鄠邑校区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5年教师表彰大会。校领导、受表彰教职工、教师代表及副处级以上干部齐聚一堂,共话初心使命,共襄育人荣光。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党委副书记张卫国宣读表彰通报,对一年来在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师生、校区建设等领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给予充分肯定。校领导依次为荣获“校级先进工作者(教学、科研、教练、省级人才)”“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校级优秀辅导员”“西体最美教师”“2025年度第一、二季度‘决战之星’”“校级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的集体和教职工颁发奖牌证书,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


党委书记刘子实为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省级人才称号”荣誉的教师和“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的单位颁奖




李富生校长为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教学工作”荣誉的教师和“决战之星”荣誉的教职工颁奖


张卫国副书记为获得“优秀辅导员”荣誉的辅导员和“最美教师”荣誉的教师颁奖

马海涛副书记为获得“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的教师颁奖

谢英副校长为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科研工作”荣誉的教师颁奖

雷振华副校长为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教练员”荣誉的教练员颁奖

7位获奖教师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师德先进个人代表闫晓表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荣誉既是肯定更是责任,她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定育人初心。

省级人才称号代表高海利表示,“国之强盛,系于教育;教育之兴,系于教师”,将不懈攀登科研高峰,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科研获奖代表丁建岚表示,作为青年教师,将持续深耕教学、科研一线,以实干书写“西体答卷”。

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代表李山表示,将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优秀辅导员代表王慧颖结合辅导员工作,分享了“思政+体育”的创新探索,强调“以心换心”的育人理念。

“最美教师”代表孙鹏飞表示,将继续在“体艺融合、传媒赋能”上探索突破,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

“决战之星”代表甘泽军表示,当前校园基础设施升级正处关键期,基建处全体人员将全力以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党委书记刘子实代表学校党政向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最亲切的节日问候,向对学校作出重要贡献,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离退休教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按照“15229”发展路径,坚定特色办学,坚持人才强校,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科研立项成果、高层次人才引育、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优化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整体呈现向上向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他强调,当前,学校“十四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博士点申报都到了决战关口,本科评估整改、机构人事等关键领域改革仍在持续推进中,下半年学校各项重点工作也进入实施阶段,希望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将个人教育实践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学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把教育家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争做教育家精神的行动者、实践者;要锚定改革方向,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将技术融合创新深度融入教学训练实践全过程,通过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要素的深度耦合,打造智能学伴协同辅导、智能教师辅助教学等新型人机协同模式,促进师生关系以“师—生”传统模式向“师—生—机”新型模式转变,育人理念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加快自身角色转换,从“技术使用者”向“内容创造者”“系统设计者”转型,成为体育科技教学项目的主导力量、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核心、体育创新成果的产出主体,努力在“体育+科技”的新赛道上,跑出“西体加速度”,实现以高水平师资培育符合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学校将持续完善“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培养模式,优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职称分类评审改革,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大成果,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找到发展赛道,千方百计做好教师的支持保障工作,聚焦教师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教师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校长李富生指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此次表彰既是对广大教师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也是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近两年,学校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开展“三大战役”,办学理念日益清晰,硬件条件显著改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学科研、竞赛训练、人才培养质量、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持续突破,已加速迈入全国体育院校第一方阵。广大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教育情怀,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有情怀、有境界、有水平”的新时代大先生;要持续提升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之中,以奋斗姿态接续发力、砥砺前行,为实现西体美好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
表彰大会庄重热烈,激发了广大教师奋发有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向受表彰集体和个人学习看齐,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核:黄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