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
学院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本院新闻
图片欣赏
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 正文
“师说体教”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张俊珍(第二期)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4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西安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积极开展体育人物访谈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体育人物的故事,展现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激励广大师生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1您认为教研活动如何从“形式化 集体备课”转向真正促进教师专业 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有哪些有 效策略?            

共同体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和方向,教育学的课是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备课过程中,教研室一般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问题导向,另一种是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问题导向是对每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研讨,不是空泛的模式,比如研讨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的互动环节、如何促进与学生的互动、如何达到两性一度的高阶教学目标等等,这些具体问题每个老师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另外在骨干教师示范这方面,我们教研室的徐波锋老师可以称的上是陕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评估委员,所以我们经常请徐老师或者我进行示范课,所有老师听完之后进行评教。我们自己会反思,哪些做的好,哪些还需要改进,其他老师再进行评价、相互讨论的模式。        

2教研室如何设计多元化的教学 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 性评价结合,避免“唯分数论”?              

教育是一门非常好的艺术,教育学本身就是讲这门艺术。我们怎么样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自主人格的大学生,绝对不能作为分数论,这跟我们教育学理念完全相违背,尤其是在当下这个AI时代,Deepseek的火热更是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问、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更关注学生能否提问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学习,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如何,以及更多这种社会情感的培养,这些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以这些指标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后期随着教育教学进一步的推进,还会加大这些指标的百分比和力度。                  

3人工智能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 冲击,教研室如何指导教师合理 利用技术工具,而非被技术替代?              

人工智能时代是对教育领域的渗透,也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改变,但这个改变并不是替代而是赋能。我们利用这样的工具更优化教育教学,教研室引导教师从教育本质与技术应用之间找到平衡,不能让教师陷入技术依赖或者技术恐惧的极端情况。我们对它是一种赋能,自Deepseek以来也进行了几次内部人工智能教学设计的活动,让教研室每位教师更好的掌握AI这门技术,利用这个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设计和课堂个别化教育思路的转变。        

4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教研室如 何推动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或个性 化学习方案?是否存在可推广的 校本经验?              

个体化教学是教育学的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个别化教育计划。高等教育一般是合班课比较多。要做到个别化教学计划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当下的AI赋能技术,比如课堂提问,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赋能的模式,老师提问完每个同学就可以在平台上回答问题,而且AI在大家回答完正在讨论的阶段就能把所有答案进行归类整理,老师马上能看到学生回答的问题包括哪几类,存在什么问题和情况,并对全体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回答的问题好与不好都能被老师点评到,所以后期可以利用AI赋能技术进行个别化教学,如果以后实现小班教学再加上AI赋能会更好,就真的是个别化教学计划了。      

5近年来“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 学”等理念盛行,教研室如何帮助 教师突破传统课堂模式?            

这是国家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大方向,针对这个我们教研室组织教师系统的学习大单元理念,也就是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大情景、大任务的设计逻辑,帮助教师理解大单元是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设计的完整学习事件,是引导教师从知识传递转向问题解决的导向,推动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打破教材的单元限制。从这个理念培养教师,要求教师在教育学这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撰写教案、授课、教学的视角等等,这些都是大单元的设计思路和逻辑。      

6您认为未来5年基础教育面临的 最大挑战是什么?教研室应提前 做好哪些准备?

   目前国家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推进,在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和AI来临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面临着很大挑战。课程改革深化、如何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教育资源不均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都是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大的挑战还是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基础教育面临的关键挑战,课程改革和资源配置也是一个持续的难题。大学教师要开展AI技术应用培训,把教师的理念从以前的知识传授转向学习设计,培养教师具有跟学生进行对话和个别化指导的能力。未来的学生从基础教育开始已经有了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大学教师一定要接受这种挑战,除了转变理念还要整合AI教学工具,进行更多大单元的教学案例,支持教师灵活调用。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多元化教学评价,引入过程性评价指标,所有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都要作为过程性评价考核指标,也可以赋予AI辅助帮助老师进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估,这些都是教师要提前做好的准备。        

西安体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的实践表明,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需以问题导向研讨(如启发式教学、高阶目标达成)和骨干示范课+集体评课为核心策略,促进深度互动。为破除“唯分数论”,教研室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提问能力、合作精神等素养,并计划借助AI工具实现动态评估。面对AI冲击,主张“技术赋能”而非替代,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平衡教育本质与技术应用,例如利用AI实现课堂回答智能归类,支持个性化教学。针对“大单元教学”改革,教研室系统培训教师以大概念统领教学设计,推动从知识传递转向问题解决。未来五年,认为AI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最大挑战,建议提前开展教师AI能力培训、开发多元化评价体系,并积累大单元教学案例,以应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张俊珍,女,1977年8月生,陕西西安市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育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西安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体育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多次荣获西安体育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课题1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3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3项,院管课题4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7篇,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体育学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13篇,CSSCI期刊8篇;出版15万字的著作《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部,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副主编编写《教育学基础》教材一本。

主要社会兼职:陕西省委思想政治工作特邀研究员,陕西省教育厅教育志编撰委员会成员,参与编写《陕西省志∙教育志》;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专家成员;担任陕西省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国培项目《中小学体育教师课题申报与研究技巧》《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前沿》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正面管教协会认定家长讲师;鼓励咨询师;青春期孩子正面管教讲师。                

在西安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体育教育学院推出“红色体育记忆:西安体育学院人物访谈”访谈类节目。节目将邀请在红色体育文化研究、体育教育、体育实践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西安体育学院师生、校友以及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嘉宾,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挖掘他们在红色体育方面的经历、贡献和感悟,分享感人故事,探讨红色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展现西安体育学院在红色体育文化传承方面的特色和成就,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体育精神,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地址:西安市含光北路65号  邮编:710068 E-mail:tyx88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