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进一步激发我校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学校评选出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先进个人、西体最美教师等先进模范,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校师资团队和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现将先进集体和部分优秀教师事迹予以报道,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大先生”。
一、师德先进个人
1.胡颖,竞技运动学院

从教32年,坚守“以志气立身、以骨气立魂、以底气立业”铸师魂,深耕教育教学一线,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亦读亦训”教学实践。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讲述运动员为国争光奋斗拼搏故事等方式,为青年成长培土筑基。注重学生全面成长,积极帮助学生平衡训练与学习。多次参与竞技体育学校评估工作,为竞技体育学校荣获“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荣誉做出积极贡献,义务支教聋哑学校,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者初心。
2.任鹏军,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教15年,始终坚持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初心使命,主动适应时代之需、学生之需,拓宽视野、更新思维,注重理论浸润、实践引领与价值塑造,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影视、传统文化与热点分析,在提升教学能力、课堂吸引力上久久为功,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一门常讲常新、常听入心的“金课”。
3.张念坤,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

从教20年,政治坚定,热爱教育事业,坚持以学生为本。承担《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门课程教学。积极参与教研室的课程建设、教学大纲等编写修订工作,主持完成校教改课题3项,参与省级教改1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组织和参加教研室政治学习活动、教学研讨等活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深耕教学一线。积极开展运动健康科普宣讲与体质测试工作,线下宣讲讲座活动10余次,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在基层的广泛开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4.魏华,公共教育学院

扎根专职教师岗位20年,始终注重政治理论和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承担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给学生带来有新意、有特色、有趣味的课堂体验。积极贯彻“以研促教”,注重课堂管理与教学实效,育人成果显著。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教改与科研项目,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多项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热心团队建设与社会服务,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评师德考核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5.闫家军,体育艺术与传媒学院

从事教育事业 17 年,深耕教学一线,坚持将体育艺术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 OBE 理念,积极探索体育艺术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型教育教学新模式。完成博士学业后,积极推进“行走的课堂”,带领团队完成校内外大型展演与社会服务40余项,始终以师者初心引领学生成长,以匠心守护育人使命,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6.闫晓,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留校任教29年,国家级艺术体操运动健将,国家级艺术体操、健身操舞裁判、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艺术体操健美操分会专委会副主任;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委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常怀仁爱之心,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奉献教育、创新教学,用大爱托起学生成才梦想。多次带领学生参与国家级重大演出和赛事礼仪培训,担任全运会、亚运会相关项目督导工作。获陕西省第四届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独著教材2部,参编国家级教材9部,指导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20余枚,培养一级运动员19名。
7.杨辉,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以校为荣、以岗为荣,在体育教学岗位上深耕16载,用实际行动诠释高尚师德。教学方面,注重创新与方法改革,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核心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4部,主持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荣获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体操运动技能一等奖,2025年主持国家体操队科技服务项目。
8.于俊利,体育艺术与传媒学院

任教23年,致力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负责研究生体育历史与文化方向课程,主讲《体育解说人文素养》等本科课程,创新采用辩论、名篇朗诵等教学模式,广受师生好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基金等课题15项,出版专著1部并获省高校人文社科奖,发表论文30余篇(C刊10篇)。主讲《体育解说人文素养》等课程,主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丝路长安》(全网点击超22.5万次)。
9.张雁飞,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任教23年,主要从事足球教学并担任男子足球队主教练,连续4年率队获陕西大学生足球联赛一级联赛冠军,并带领陕西大学生男子足球代表队闯入首届学青会决赛.训练比赛中,恪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多次自费为学生购买营养品和支付伤病治疗费用。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带领西交大足球协会资助贫困山区儿童50余人,帮扶留坝县一中足球队训练比赛,助力百余名学生通过足球特长考入大学。
10.朱海楠,武术学院

第十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对练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赛武术套路冠军。从教18年,长期致力于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注重武德传承与学生全面发展,带领学生在各类武术赛事中屡获奖牌,常年利用业余时间指导院队和龙狮队训练与表演。关爱学生成长,积极帮助康复训练,拓展毕业生就业机会。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优秀教练员”“体育道德风尚奖”、陕西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等称号。
二、先进集体
1.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
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优良学风校风,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学院强化教师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专项方案推进 “三全育人”,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与师德培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党委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师德建设示范团队,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多个标杆支部,团委为全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近五年四次获校级年终考核优秀。积极服务社会,助力十四运会、十五运会有关项目发展,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参与疫情防控与乡村振兴,开展健康义诊,获多方好评。
2.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体操教研室
体操教研室高度重视团队建设与育人体系优化,通过健全教学训练机制、细化教研标准,提升专业建设与育人合力。以专题教研、技能实训、冠军经验分享开展师资提升计划,借课堂反馈、课后访谈掌握学生成长动态,精准对接需求。结合学科特色,线上打造 “体操慕课平台”“裁判实训云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线下建 “体操教学示范区”“科研攻关工作室”,提供实践创新阵地。遵循内涵式发展,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国家竞技体育战略,注重师德与专业文化建设。建成学训研融合、特色鲜明的体操教育平台,在全国领域具影响力。团队建成省级慕课、陕西一流本科课程,奥运攻关组支撑东京、巴黎奥运会实现奖牌突破,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党支部两度获 “先进党支部”,以实绩诠释体育教育担当。
(审核:黄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