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体新闻

您的位置: 首 页 >> 西体新闻 >> 正文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第一 ——写在4.23世界读书日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3日 00:00 作者:吴长龄 摄影: 信息来源:宣传部 责任编辑:

摄影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第一

——写在4.23世界读书日

◇吴长龄

编者按:这是吴长龄同志在4.23世界读书日为《陕西日报》撰写的一篇时评,经作者同意,本网予以登载,供师生朋友们参考。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讲到“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在我看来,这话不仅在理,而且本身就是一条真理。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青少年读书,是走向社会的平台;中年读书,是增长才干的通道;老年读书,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文明休闲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春夏秋冬,四季咸宜。“冬读经书夏读史,秋读百家春读诗”。出差带着路上读,飞机火车晚点不寂寞、少发愁;晚上睡前读,又是一支最好的催眠曲;清晨起来读,读到妙语箴言,往往使想了几天的难题,豁然开朗。

晚清重臣左宗棠有副名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笔者不妨在此冒昧地作点补充:读书不仅能神交古人曾国藩、胡林翼,而且还能“神交”今人余秋雨、梁宏达、池莉、于丹,还能结交新锐郭敬明、韩寒。

读书读书,顾名思义就是要“读”,要出声读,要走动读,还要带着一种激情去读。虽然在当下,云计算、4G网络款款走来,人们吸收新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但我认为,阅读精读仍然是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我想给青少年读者朋友们模拟这样一个情景:假如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或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等名篇,同样的时间内,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路径:一种是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另一种是手持一卷,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到操场,到学校花园里走动出声朗读,看哪种办法能背诵得更快更熟些?我把我的观点说得再直白一点,这就是“大拇指代替不了喉咙。”

(2014年4月22日晚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