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当晚《新闻联播》播发了总书记的讲话后,思政部就以微信群的形式迅速转发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并要求大家深入学习,撰写心得体会。12月14日下午,思政部组织全体教师专题学习研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
作为思政课教师,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后,深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大家表示要明道、信道,正人先正己,重言传更重身教,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还要做学生的陪伴者和贴心人,帮助学生把准人生奋斗的“方向盘”,激活青春奋进的“发动机”。以实际行动推动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部分教师的发言摘录如下:
娄亚军: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高校的优势,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大学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成为理论探索的先行者,承担起传递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高校要走在前列,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
杨芳:增强职业自信不负党的重托
我觉得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学习完讲话后感觉腰杆变硬了,深受鼓舞。当然也感觉担子更重了,深感责任重大,对自己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立场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
张美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大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所立之“德”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品性与操守,所树之“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有扎根中国大地,不断从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中汲取养分,大学才不会丢失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和自信之源。面对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的挑战,要做到信念坚定,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强调每一个学科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张莉华:建立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是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面对出生于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当代中国,成长于中国互联网崛起时代的“90后”群体,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善于思考,对马克思主义有困惑,更有期待,时代的变迁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增加“到课率”,还要增加“抬头率”。为此,思政课教学就必须坚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导向作用,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坚持教学体系与学生话语体系双向互动,坚持思政课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坚持理论认同与实际践行相结合,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以此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虢美妮:创新思政教育新方法 占领新媒体教育新平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活力源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要靠创新驱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创新举措,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我们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奋力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变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交流,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热烈互动。通过新媒体,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时代节拍、融入时代潮流,在顺势而为中有所作为,取得良好效果。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