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学院
学院首页学院概况新闻中心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训练质量工程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学生工作党团建设规章制度下载中心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3至5年培养1000名专业教练人才 服务校园足球事业蓬勃发展——《陕西日报》特约我院专家学者热议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图】
2015-03-23 15:52   审核人:

按:应《陕西日报》编辑部约请,我院高新友、卢耿华、王方、李艳茹、席海龙、周里、吴长龄等7位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对学习贯彻《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进行了座谈讨论,对我院如何把足球专业做大做强,为振兴中国足球做贡献提出了具体设想和办法措施。3月23日,《陕西日报》第14版以《培养专业教练人才服务我省校园足球事业》为题全版刊发了座谈内容摘要,网址: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0323/html/page_13_content_000.htm,本网予以转发,请师生朋友们参阅。

党委宣传部

2015年3月23日

培养专业教练人才服务我省校园足球事业

——本报特约西安体育学院专家学者热议校园足球改革发展

近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重装出场,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设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此次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让中国足球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校园足球建设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西安体育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体育专业院校,曾培养出多名国脚和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3月20日,本报邀请西安体育学院七位专家教授、管理人员为中国足球发声,畅谈展望纵论校园足球发展的春天。

座谈会现场

振兴陕西校园足球西安体院责无旁贷

西安体育学院院长、运动生物力学教授、博导周里

国家对体育事业高度重视,可以说中国的体育事业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体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好载体,中国足球的振兴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有力抓手。

面对如此好的发展机遇,我校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本身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体育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传承文化的任务,培养合格的足球专业人才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在师资、教学、训练、科研、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敢于担当,抓住时机,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当然,足球人才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要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来。

从现在起在全校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工作,鼓励、动员热爱足球、有志振兴足球的同学投身到足球事业的队伍中来。足球是“三大球”之一,是世界第一运动。我们这样的体育专业院校,一定要为足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氛围。

做好教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整合学校足球师资力量,做好教学、训练、培训等方面的规划。加大足球课的投入力度,增大教学时数,让热爱足球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培训。还要重新梳理好足球教材,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举个例子,新的小学、初中、高中足球教材,除了对足球知识、技战术技能进行基础性讲授之外,教材中还注入了对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品质的培养。吸引人的是,首次采用了先进的3D图像技术,并配合使用真人画面来体现足球技巧展示。甚至还采用了二维码扫描,可以用手机查看足球技术演示。我们高校也要走到前头,在制作教材的时候要精心认真,做到单看教材,就能吸引到学生喜欢上足球。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先做好足球班,再组建足球系,然后成立足球学院。以“三步走”探索出一条西安体院培养足球人才的新路子,提升我校的社会知名度,争当陕西校园足球发展的“排头兵”。一些媒体做过调查,现在中小学足球教师严重缺编,体育老师必须“身兼数职”,而具备足球专业训练知识的人才,却往往因各种条件所限难进中小学校门。现在在国家足球大环境改善的前提下,我们大有可为。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足球踢得好、踢得精,就业不成问题。

杜绝金牌至上让孩子真正享受足球快乐

足球教研室副主任、足球方向副教授 席海龙

多年来,德国足球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日耳曼战车”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拥有雄厚的足球后备人才基础。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足球也曾经出现过后备人才青黄不接,国家队成绩下降的不利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德国足协于2000年推出了《天才培训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加强足协、俱乐部和学校的联系,建立各级国家队、俱乐部梯队和校园足球三级后备人才体系,其中校园足球在体系中是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借鉴德国校园足球的成功经验,对比和审视目前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个人认为现阶段对推动我国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启示主要是校园足球的“去竞技化”。主要有三点:第一,正确认识和评价校园足球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德国足协的计划中,校园足球的主要任务是普及足球人口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甚至认为校园足球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足球活动不能被认为是足球训练。因此,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首先是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足球兴趣。同时,根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的特点,少年儿童阶段应以发展基本的运动能力为主,避免足球活动中的“早期专项化”。

第二,校园足球运动员必须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德国足协非常重视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与学校和家长联系,要求每名球员都要完成学业,毕竟成为职业球员的比例很低,不能因为训练而放松甚至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这种既要“成才”,也要“成人”的思想,是校园足球“去竞技化”,实现足球的育人功能,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的体现。

第三,遵循足球项目发展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足球是长周期项目,德国足球《天才培训计划》中设想,一名足球运动员从3岁基础培养开始接触足球活动,到15岁进入精英培养阶段,大概需要12年的时间,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培训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逐级推进,从而保证运动员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提示我们,在评价校园足球开展效果时,应避免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引导布点学校领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杜绝金牌至上的思想,回归校园足球的本质,让孩子们真正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现“足球从娃娃抓起”

科研处处长、体育社会学教授 卢耿华

中国足球一直是我们心中的痛点,在足球项目上我们总是“很受伤”。在一段小品中曾有这样的“黑色幽默”:“什么运动揪心?”“足球。”“什么运动最揪心?”“中国足球!”笑过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就是因为国人对足球的喜爱程度与中国足球成绩不理想之间的落差太大。中国足球要搞好,必须有良好的梯队建设,必须把校园足球搞上去,只有足球人才多了,选择面广了,中国足球才有振兴的希望。在此,我只就完善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是要“睁眼看世界”,向国外学习,高度重视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我们发现一种现象:足球强国都对校园足球非常重视。如德国足协为学校制定了科学的训练和比赛的指导思想供学校选用,每一名运动员训练和文化学习要两不误,另外,学校与俱乐部结合紧密,方便选拔人才。就连我们的近邻日本,每年中小学、高中的足球比赛,日本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亚于日本足球联赛。韩国的校园足球队每年都有30-80场比赛,他们的职业球员在进入职业队之前已经在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其次是要构建普及系列赛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逐步扩大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的数量,以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学校每年或每学期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举办“足球文化节”、“校长杯”和“足球运动会”“夏、冬令营”等集趣味性与竞技性于一体形式多样的校内足球竞赛活动,活跃校园足球文化。

然后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足球发展环境。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各学校要积极扭转观念,逐步提高到“搞好青少年足球工作是提高我国足球整体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和公益性事业,提高足球运动水平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的认识高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还要合理安排学习、训练和竞赛。根据青少年体质和智力发育情况,制定好科学的学习、训练计划,协调解决学习、训练和竞赛之间的矛盾。

最后是要逐步重视市场开发和打出品牌赛事。从欧洲五大联赛的产业开发可以看出,青少年校园足球市场潜力也同样不可小觑。校园足球竞赛市场是青少年体育能否实现良性运行的助推器和关键环节。近年来,一些学校的校园足球联赛搞得有声有色,不仅拉来赞助,保障了赛事的良性发展,还满足了赞助商开发校园市场的需求,实现了互惠双赢。

开展校园足球决不能功利化

体育教育训练学足球方向教授王方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有17处涉及校园足球,对校园足球做了非常明确的定位,把校园足球作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单拿出来,具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回顾历史,1979年1月,邓小平提出“足球应从娃娃抓起”;1980年1月17日,国家体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积极开展足球运动的联合通知》,明确提出:“凡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力开展此项活动,已开展了此项活动的学校和地区要坚持经常,不断提高水平。”在通知的要求下,全国开展了“三杯赛”(即小学—萌芽杯、初中—幼苗杯、高中—希望杯),要求各城市须有30所以上学校参赛,每个城市的冠军队入围全国比赛。“三杯赛”的开展调动了学校和在校学生对足球的极大热情,全国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功利足球和锦标主义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更改年龄、以大打小、冒名顶替和“三集中”的训练竞赛模式却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基层中小学、学校教练员和在校学生开展足球的积极性。昙花一现的“三杯赛”很快被历史淘汰。因此,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

再说一个现实问题。开展校园足球,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和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关键是解决“进口”和“出口”的问题,尤其是“出口”,说得通俗点,就是踢好足球要有好出路。让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看到希望,解决了这些问题,借鉴国外足球强国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训练竞赛体制。让学习和踢球不打架、不矛盾,让学生在正规的学习中进行训练和比赛,充分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

还要坚决杜绝功利足球、锦标主义。在中小学更应该这样做,例如,竞赛不记成绩,小学比赛不出市,初中比赛不出省等。同时,要加大对基层中小学足球教练员的培养,遵照足球运动的规律和理念进行训练和比赛。

发展中国足球校园足球要领航

学校体育学教授李艳茹

校园足球的推广实施,一是要努力营造浓郁的足球运动环境和氛围。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足球环境;学校、家庭、社区足球运动的宣传,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参与;政策、制度、经费、场地设施的支持保障,都是学生足球运动环境的组成部分。学生周围的各个层面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要把校园足球和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锻炼1小时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其二,要摆正足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仍然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不可把学生当做发展足球运动、取得竞技运动成绩的工具;相反,要让足球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借助于足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身体素质,营造足球文化。

其三,从对《方案》的解读来看,足球在学校层面上的普及是为了后续竞技层面上的提高。因此,在经费、设施、师资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推广实施校园足球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让真正对足球有兴趣的孩子有球踢,避免盲目跟风、铺张浪费,把校园足球搞成了形式主义。我希望校园足球不要急功近利,真正培养孩子们踢足球的兴趣,并作为他们终身受益的运动爱好。踢足球、爱足球的孩子多了,数量的优势就会化为质量的红利,中国足球的成绩也自然会提高。

最后,在做好教师和教练员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有关领导的培训。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体育态度对校园足球乃至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影响非常大;通过培训我们一方面要改变部分领导的体育态度、观念,使之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重视校园足球;另一方面要培训领导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同时怎么抓好校园足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和培养迫在眉睫

运动训练系主任、运动生理学教授 高新友

作为一名运动生理工作者,我想就足球教练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青少年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练员是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呼唤和提倡科学训练的今天,足球教练员的素质不仅仅局限于足球的训练理念、足球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战术素养。而且还应包括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组织训练;才有可能通过必要的训练监控与机能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负荷和营养干预方案,避免因过度训练而产生的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损伤,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才有可能通过有效的心理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使其达到良好的赛前状态。

目前,我国专业足球教练员还相当匮乏,专业知识也较为贫乏,因此,制定不同级别足球教练员培训大纲,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和培养迫在眉睫。

教练员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切忌拔苗助长。根据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的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的自认增长规律,将其训练分为启蒙训练(5-8岁)、基础训练(9-12岁)和开始专项化训练(13-15岁)三个阶段。

启蒙训练阶段应加强其对足球兴趣的培养,动作练习以模仿为主,强调动作的完整性;身体素质练习以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为主,每周练习2-3次为宜,且强度不宜太大。

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动作技术的规范性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可增加速度力量和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的练习,负荷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每周训练4次,运动量不宜过大;也可适当增加战术训练内容。

开始专项化训练阶段应加大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比例,加强动作速度、反应速度、有氧能力以及绝对力量的训练,每周训练5-6次。

总之,少年儿童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特征,选择合理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科学训练统领训练过程,切不可拔苗助长,以免出现“早熟”“早衰”现象。

培养千名教练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吴长龄

羊年这个春天,也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春天。经中央最高层审定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公布,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在高兴的同时又思绪万千,感慨良多。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为促进陕西校园足球的发展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坚定一个信念:中国足球有希望了,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群众关心的事就是大事,群众期盼的事就是要事。《方案》吹响了振兴中国足球的进军号,顺应了人民的意愿,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又在体制机制、校园足球、基金建立、职业联赛制度改革、市场开发、足球文化培养、部门协同、领导力量保障等各个方面作了详尽而又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有目标,有措施,有路径,振兴中国足球有了一个可靠坚实的基础。把中国足球搞上去,是真有希望了。

我过去做过十余年的体育管理工作,和曾经的“国力人和”、“西安浐灞”业务往来中多有交流。我们为中国足球闯入日韩世界杯兴奋不已;也为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中的屡次失利而纠结;对“国力人和”的落寞和“西安浐灞”的南迁也感到无奈;对眼前当下足球学校的难以为继和足球人口急剧减少感到深深的焦虑。可以说,对于干足球、管足球有点犯难、自卑乃至“谈足变色”。做足球的事太难了,五年前,我曾经在本地一家有影响的报纸上,一口气谈了中国足球外部环境“偏紧”的十个问题。足球发展的一系列深层问题,仅靠中国足协和体育部门是难以解决的。

这次看到《方案》,打心里感觉中国足球有救了。《方案》从顶层设计做起,既治标又正在治本,既立足眼前又着眼长远,把足球事业发展列入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把足球改革作为一个“攻坚之战”“破冰之旅”。中国足球梦是体育强国梦,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我想到了历史上的几个难题及其破解难题的过程:

——100年前,著名教育家、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曾提出过“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的著名“奥运三问”。到了2008年,“奥运三问”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答案。

——四十年前,我们家乡关中平原百姓吃不饱,“温饱问题”是天大的难题,不是照样解决了?

——三十年前,人口和就业问题,令人头疼,现在已大为缓解。

今天,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党和政府支持足球,社会各方关注足球,民众热爱足球,只要认真贯彻《方案》,逐条落实《方案》,按照《方案》描绘的蓝图大胆往前走,那么,对于“中国足球什么时间能跻身‘亚洲强队’、国家队什么时间能在世界杯取得好成绩、什么时间能在我们国家举办世界杯”这样一个现代版的“中国足球三问”,是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伟大梦想。

明确一个责任:用3到5年时间,培养1000名校园足球专业教练人才

“一千个口号不如一个行动。”学习贯彻《方案》,可以预见,中国足球事业的加速发展,必将对足球教练、产业开发、足球文化的普及推广、竞赛组织与裁判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个社会亟需的人才需求。作为一个专业体育大学,我们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目前,首要任务是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校园足球培养专业教练人才。具体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培养1000名校园足球专业教练人才。

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教好足球,学好足球。要扎实做好课程强化、教师力量调配、场地设施建设,实行人力物力财力对足球教育“三倾斜”,从现在的足球教研室出发,逐渐发展壮大成足球系、足球学院,把足球人才的培养作为我们学校的未来一个生长点。

办好一块“试验田”:从抓足球特色实验示范中小学做起,

提高足球人才培养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我们学校来讲,要从现在抓起,从小处着手,立即行动起来。

具体办法是会同渭南市教育局、体育局三方合作,做好“3612”布点,即在当地选择3所高中、6所初中、12所小学先起步。培训模式采取“5加4”,由我们学校的足球专业专家教授带领高年级足球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定期不定期到布点学校,进行周一到周五“5天课余”加上两边两个周末“4天休息日”为期9天一轮的培训。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是两个周末利用整个上午进行训练,周一至周五利用早操和下午四点以后进行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体教结合,对孩子们的上课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在寒暑假培训、训练力度可以再加大一点。这样我们进行“近期四年、远景八年”的规划,同时也把这些布点学校作为在校学生的实践基地。

还有另外一个想法,我们现在已经在着手去做,就是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讲,为省、西北地区组成一个西安体育学院足球专家讲师团,对从事校园足球的中小学教师以及体育管理干部进行短期的足球培训班。

我院大三学生正在上足球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西安体足球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