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生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认知,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中的深度应用,信息化建设处与研究生部于4月23日联合举办了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AI赋能教学科研实践”为主题,邀请中国计算机协会会员、陕西省航空学会信息技术中心专家成员、深信服科技教育行业技术总监何洋担任主讲人,吸引了全校百余名师生参与,现场互动热烈,反响积极。

聚焦前沿:DeepSeek技术生态与核心价值
讲座伊始,主讲人何洋围绕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技术背景展开系统性解读,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大模型的发展路径,生动展示了DeepSeek在学术研究、数据分析等场景中的差异化竞争力,为师生构建了国产AI技术发展的全景认知,由DeepSeek切入对“大模型”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的讲 解,并介绍了国内主流的大模型产品。

实战赋能:提示词工程方法论与万能公式
针对师生普遍关注的“如何高效利用大模型”问题,讲座重点解析了提示词工程的核心逻辑。通过“需求拆解-场景建模-反馈迭代”三步法,结合论文润色、代码调试、文献综述等学术场景案例,演示了精准提问的技巧。
场景落地:大模型驱动科研与教学革新
在应用实践环节,主讲人以“科研数据分析”“跨学科创新选题”“个性化学习助手”为切入点,展示了AI技术在学术全流程中的赋能价值。现场师生体验了DeepSeek代码解释器功能后表示:“模型对复杂算法的注释生成能力远超预期,为后续实验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讲座互动环节:师生共话大模型使用体验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围绕“你用大模型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胡乱回答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你现在日常中用的最多的大模型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等日常使用大模型的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多名师生分享了应对“AI胡答”的经验,主讲人建议可通过“万能提示词公式”交叉核对关键信息,同时结合专业领域知识进行人工校准,让通用大模型真正进化为“学科专属助手”,并为积极参与互动的师生发放了纪念小礼品,进一步激发了师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


本次活动是信息化建设处组织校企合作系列讲座的首站。信息化建设处未来将持续引入校企合作资源,助力师生在智能时代抢占学术创新制高点,继续以技术赋能教育,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