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总览
本项目由张家村街道发起,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管理教研室承办的综合性实践项目。项目结合学术研究与社区实践,聚焦老龄化社区的真实需求,引导学生为张家村街道白庙社区策划并执行一场面向中老年群体的“2025年重阳节大型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活动融合便民慈善服务、体育表演与适老化运动会,并获得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项目核心价值:
真实项目驱动:全程主导一场真实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
学术研究赋能:可从12个前沿选题中立项,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
高光媒体曝光:项目成果将有机会获得主流媒体报道
志愿服务认证:成功结业将获得学院与社区联合颁发的服务证书
创新参与模式:可选择“价值投资”或“服务兑换”的平等参与路径
二、参与路径(二选一)
路径 | 方式 | 说明 |
A. 价值投资通道 | 支付项目费 680元/人 | 直接支持项目运营与导师资源(突出研究) |
B. 价值共创通道 | 完成全程志愿服务 | 服务积分等额抵扣费用,不得中途退出(突出服务) |
三、项目亮点
✅ 实践与学术深度融合:训练营提供12个紧密关联的科研选题,指导老师专项辅导,助你将项目实践转化为学术成果。
✅ 首创“明码标价+服务兑换”模式:尊重知识价值,也认可劳动价值,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 真实商业与媒体环境:直面赞助招商、媒体对接、资源整合等真实商业环节,积累实战经验。
✅ 校企双导师全程护航:由本院骨干教师与资深的行业专家联合指导,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
✅ 颁发证书与媒体曝光:结业获学院和社区颁发证书,优秀成果和个人表现有机会获得媒体专题报道。
四、研学日程一览图

五、导师与资源支持
学术导师:体育经济管理学院的体育产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骨干教师
行业导师:特邀来自赛事服务、社区服务机构、媒体公关领域的资深从业者;
研究指导:学员在项目复盘阶段可就所选选题获得导师的专项指导。
媒体支持:多家西安主流媒体将对活动进行全程报道。
商业合作:营员将参与赞助方案制定与洽谈,接触真实商业资源。
六、招募对象
主体营员(“社区服务创新官”):计划招募30-50名,面向本院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旅游三个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对社区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感兴趣的研究生。
特邀表演团队:同时面向其他学院体育舞蹈、武术、休闲体育等专业公开招募两支(每队6-8人)富有爱心、热爱表演、互动性强的学员组成表演团队参与运动会表演。
七、报名方式
提交申请:通过报名链接填写申请表,阐述您的招募类型。
审核与确认:项目组将审核材料确认录取直到名额招满为止。
入营路径:确认录取后选择您的参与路径(A或B)和论文选题(见附件),完成登记手续,即可正式入营。
这不仅是一次研学,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商业与社会创新模式的深度实验。立即申请,席位有限!
报名入口:[ 报名表https://www.kdocs.cn/l/cktI2RxUH5Ac]
附件:研学项目科研论文选题参考
学员可从以下12个选题中选取其一,结合项目实践开展研究,学术指导老师将在项目复盘环节予以专项指导。
1.《“健康中国”与“积极老龄化”战略下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以XX社区“体育嘉年华”项目为例》
研究内容:分析本项目如何具体践行国家战略,探索由政府引导、高校赋能、社区落地、多方参与的体育服务新供给模式的有效性与可复制性。
2.《“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资源下沉社区路径与效能研究——基于体育经济管理学院研学项目的实践》
研究内容:探讨高校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如何有效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总结“高校-社区”协同育人与服务社会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3.《“全民健身”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以一场社区趣味运动会的策划执行作为分析样本》
研究内容:深入剖析体育活动如何成为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居民参与、构建和谐邻里的有效载体。
4.《“服务兑换”模式在公益性研学项目中的运行机制与可持续性研究》
研究内容:对本项目首创的“明码标价+服务兑换”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激励效果、运营难点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5.《社区体育活动中多利益相关者(社区、高校、企业、居民)的协同治理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项目中的角色、诉求、互动关系与冲突解决机制,构建协同治理模型。
6.《城市老年群体社区体育服务需求层次与精准供给研究——基于XX社区的调研数据》
研究内容: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挖掘老年人在体育健身、社交娱乐、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并提出精准化服务建议。
7.《适老化趣味运动项目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效果评估》
研究内容:系统总结本项目中设计的适老化运动项目,评估其参与度、趣味性和健康效益,形成可推广的适老运动项目库设计指南。
8.《老年人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构建研究》
研究内容:观察并分析参与活动的老年人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扩展社交网络、增强社区归属感,即体育活动的社会价值。
9.《“体育+便民服务”融合模式的价值创造与居民满意度研究》
研究内容:探讨体育表演、运动参与和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如何为居民创造超越单一活动的综合价值,并通过满意度调查进行验证。
10、《基于PBL项目制学习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效果研究——以“社区服务创新官”研学营为例》
研究内容:聚焦学生自身,研究参与此次实战项目后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上的提升效果。
11《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在动机、参与度与职业认同感影响研究》
研究内容:探究学生选择“价值共创通道”的深层动机,以及深度参与社区服务对其社会责任感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
12《“体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大型社区体育+活动作为实践平台的案例剖析》
研究内容:从教育学角度,总结本项目的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与成果,为同类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