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经纬与时代回响——《体育法》修订的历史叙事与 制度前瞻”学术访谈 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通过三周年之际,6月26日下午,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立法经纬与时代回响——《体育法》修订的历史叙事与制度前瞻”为主题的学术访谈,特邀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田思源教授莅临主讲。学术访谈由北京体育大学韩勇教授主持,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温州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院校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访谈内容

田思源教授自2010年起开始参与《体育法》修订工作,2017年重新启动修法工作时担任体育总局《体育法》修改起草组副组长,亲历了《体育法》修订的整个过程。韩勇教授基于田思源教授的体育法学术观点以及《体育法》修订中的主要争议提出问题,田思源教授深入而风趣地一一作答,认为新修订的《体育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过扩充章节、细化条文、强化落实,突出了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立法主旨。新增的“体育仲裁”“反兴奋剂”“体育产业”等章节,回应了体育发展中的现实需求,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体育法治框架。新《体育法》体现了“监督与促进并重”的立法理念,旨在平衡监管效能与事业发展活力。
体育法修订
访谈中,田思源教授还谈到《体育法》应发挥在体育领域中基础性、综合性立法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体育法律体系在层次与广度上仍存在不足,强调健全的体育法体系应能调整基本的体育社会关系,涵盖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核心领域,并建议通过制定更多部门法与单行法来弥补现有问题,例如推动《体育产业促进法》等立法。田思源教授在访谈中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立法在“前瞻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呼吁未来立法应更具预判性,以适应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方向讨论
最后,田思源教授与在场师生就体育法学的研究方法与方向展开热烈讨论,他鼓励青年学者立足中国体育实践,结合自身特点,关注体育热点,寻找空白领域,不畏艰难,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研究,勤动脑动笔,尽快成长。 温州大学易剑东教授、扬州大学任慧涛教授也参与了学术讨论。
访谈意义

本次学术访谈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深化了大家对《体育法》修订的宏观理解与微观洞察,对推动体育法学的研究和教学有重要意义。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将持续致力于体育法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的研究,积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依法健康发展贡献人文智慧与法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