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体育科研行为、提升研究者的学术素养,推动体育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11月4日,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精心筹备,于二号行政楼六楼报告厅举办了教风和学风建设系列讲座。学院特别邀请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苟波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此次讲座,苟波教授围绕“体育科研学术规范与发展思路”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讲述。他凭借多年来在学术领域深耕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以及投身科研实践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启迪思想、碰撞智慧的学术盛宴。本场讲座由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杜新星老师主持。

讲座进行时
1. 科研诚信:学术研究的基石
讲座伊始,主持人杜新星老师详细介绍了主讲人苟波教授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及本次分享主题。
首先,苟波教授强调了科研诚信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科研诚信是确保研究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性的前提,贯穿于从选题到成果发表的全过程。通过引用《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苟教授阐述了科研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体育科研学术规范的核心内容
在科研伦理方面,苟教授特别强调了科研伦理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首要地位,特别是在涉及人体或动物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知情同意、不伤害、保密等原则,确保研究的合法性与道德性。
针对研究过程规范性,苟教授详细讲解了选题的价值性、研究设计的严谨性、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真实性等关键环节。指出选题应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避免低水平重复。强调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设置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等方法以减少偏倚。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上,他要求必须如实、准确地记录所有原始数据,并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不得人为操纵数据。
在成果撰写与发表的规范方面,苟教授明确了署名规则,强调署名者须对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禁止荣誉作者和馈赠作者;引用与参考文献要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抄袭剽窃,并详细介绍了期刊、专著、论文集等不同类型文献的注录格式,同时提醒避免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注重论文语言表达与格式规范。
此外,苟波教授还阐述了对伪造、篡改、剽窃、不当署名、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与防范,强调这是学术规范的“红线”,必须坚决杜绝。他提到,科研人员有数据保存与共享的责任,在符合伦理和法律前提下,应响应合理的数据共享需求,若发现已发表成果存在错误,需及时联系期刊更正或撤稿。
3. 体育科研的特殊性与应对策略
针对体育科研的特殊性,苟波教授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他强调了运动干预的安全性,指出实验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受试者的体能水平。同时,他也提醒研究者在涉及营养补剂或药物的研究中必须严格遵守反兴奋剂条例。此外,他还强调了体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性与实践价值,鼓励大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于运动实践和大众健康。
4. 体育科研发展思路
在体育科研发展思路部分,苟波教授分享了申请课题的关键要点,包括把握方向、追求创新、做好预研究积累,还从选题、必要性、创新点、研究方法与路线、研究条件、研究基础、预期目标、建议书撰写等方面给出准备建议,并提出“读、问、走、伴、根、预、攻”的“准备8要”。他强调创新是科研的关键,要在充分调查、具备必要基础的前提下求真务实,同时提醒制定预案时避免目标过大、抽象空洞等问题,构建老中青适当搭配、分工明确、互补的研究梯队,保持轻松投入、心无旁骛的科研心态,多参与学术交流,取人之长。



随着讲座渐近尾声,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环节悄然来临——在横幅上签字。在场师生们有序上前,在横幅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一笔一划,不仅是对本次讲座的纪念,更是大家对体育科研事业共同追求的见证。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更为推动我院体育科研事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科研诚信为帆,以学术规范为舵,共同驶向体育科研的辉煌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