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教研室介绍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员风采>>教工示范党员>>正文
梁家河学习心得
2018-05-18 09:52 时欢  审核人:

5月12日,我跟随体育艺术系党总支组织的成员一行14人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学习、感悟梁家河精神。

5月12日,大家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这个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沟里的小山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的地方,一下车,“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便映入眼帘。从1969年开始,习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1974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缝纫社、建磨坊代销店、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无一不是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引领群众向过上好光景奋进。他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服,点亮了群众心头的希望之火,在群众眼里他是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当年在梁家河,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习近平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习近平回忆说,曾有三个月没见过一滴油星子。习近平在梁家河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吃苦流汗在一起的青春岁月,使习近平经受了磨砺,重铸了筋骨和灵魂。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从十五岁到二十二岁,在这个小村庄里,习近平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他在《梁家河》这本书中说到:“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梁家河学习之行,给我最深的感受有三点:一是习总书记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1975年10月7日是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乡亲们舍不得叫醒他,希望他可以多睡一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的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真切另外感动只有你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的与群众交往,才会达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目的。

二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群众需要什么、盼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他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关闭窗口

西安体育学院 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